14岁女孩遭脱衣欺凌 事后突然把自己眉毛剃光

实际上,许海燕这阵子“情绪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”。她会突然间出离愤怒,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。

校园霸凌

“那个不是我的女儿,而是另一个可怜的女孩”

7月初,一则来自于“廊坊在线”等微信公信号的求助信在家长中迅速流传,这则微信以“少女被脱暴后,单亲母亲恳求……,大家帮帮她吧!!”的求助信为题,并附多张少女被脱衣凌辱殴打图片,迅速引起“围观”。

当天下午五六点钟,另外几名打人者曾、黄珊、雷也都到了派出所。5月26日,最后一名违法嫌疑人黄君也到案。

华商报记者了解到,数名施暴者的家长已在派出所或上门向许家母女道歉,但许海燕表示无法接受。她还是坚持打人者必须亲自来。她觉得,自己这样做,超变传奇世界,是在“教双方的孩子怎么做人”。她更担心女儿,在遭遇这样的事情后,可能会加入帮派小团伙保护自己,报复“仇人”。但她不希望孩子因此走错路,以牙还牙以眼还眼。

>>名词解释

5月19日,许海燕收到了龙津派出所的报警回执。

5月27日凌晨,许海燕再次被女儿阿倩的哭叫声惊醒。女儿好像是做了个恶梦,还在梦中,嘴里喊着“别打我,别打我”。

对于网上被广泛传播的施暴视频,警方人员告诉华商报记者,这是有人“移花接木”,把阿倩被打的视频换成了去年广东佛冈少女黄被脱光殴打的视频。因为视频中的女孩遭遇更是惨烈,催人泪下。因此有很多母亲为此联系到许海燕,许海燕只好跟大家解释:那个不是我的女儿,而是另一个可怜的女孩,另一桩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受害者。

最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:上下学途中;午休时间及课程休息时间;体育课时间;放学后;在厕所中。

许海燕觉得,处以拘留又全部不执行,这样的处罚,会让打人者觉得违法成本太低,她很担心这样做起不到警示作用,会导致她们以后变本加厉,再次伤害女儿。

这段长约2分钟的视频,让许海燕伤心愤怒无以复加。她带着女儿马上到海丰县公安局龙津派出所报了案。

许海燕说:阿倩本来和妹妹住一间房子,被打的事情传出后,许海燕开始和她同睡,她觉得孩子变得很脆弱,晚上经常吓醒。前一段时间,阿倩还把自己的眉毛剃光了。问她怎么了,为什么这样做,也基本不回答。

次日,海丰县公安局在官方微博进行警情通报:近日,一则几名在校学生侮辱女学生的视频在微信圈中传播。接报后,海丰县公安局龙津派出所迅速开展调查。经查:5月8日下午4时30分左右,阿倩(女,14岁,龙津中学学生)和其胞妹下课后路过彭湃故居公园门口时被曾(女,16岁,龙津中学学生)、林(女,15岁,龙津中学学生)、卢(女,15岁,海丰中学学生)、雷(女,16岁,汕尾职校学生)等七八名学生推至公园管理处一墙角,曾等强行对其扇耳光及脱衣裤,林等则一旁拍照录像,期间阿倩和其胞妹极力反抗,最后曾等人散去。

视频中,阿倩和她的三胞胎妹妹被几个女孩逼到墙边,有女孩拿着手机拍着视频,其中一个女孩曾叫:“我这个人是神经病,我这个人是神经病。”阿倩似乎很害怕,低声解释:我没说你,我没说你。一个短发女孩拿着伞柄向阿倩挥舞,大喊:“捅她,捅她”。曾突然打了阿倩一耳光,另一个女孩周嘴里叫着“小可爱”,在阿倩脸上摸了几把。然后,几名女孩冲上去打算脱掉阿倩的衣服,阿倩衣衫不整,哀求“不要不要”,妹妹冲上来从后边抱住姐姐,才保护阿倩没被拖走……

虽然事发5月8日,但直至12日邻居告诉她“你女儿被人脱衣服、视频传得到处都是,你赶紧管管”时,她才知道这一切。当天由于孩子正在考试,许海燕忍了又忍,没有去学校。

许海燕报警,龙津派出所民警很快赶到,把两个女孩带回所里。

“霸凌”一词据说是音译英文“bully”一词,指恃强欺弱者、恶霸。是指孩子们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,长期存在校园中,发生这些同伴间欺压的行为,可能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、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,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的谈论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、评论或讥笑。

阿倩的遭遇曝光后,很多人在网络上对阿倩表示安慰,谴责打人者。天津的一位男士甚至特意赶来看望阿倩。

7月4日,贵州省纳雍县15岁的郑雄被同校学生拉出校外暴打致死;10天后,江苏省泗洪县初二学生小博补课返校途中,倒在了血泊里……社交软件的发达,使得更多校园暴力事件得以记录、曝光。华商报记者根据媒体报道不完全统计,2014年初至今,全国类似霸凌事件、有视频图像的就超过20起。

下午,女儿阿倩放学后,许海燕问她到底怎么回事,阿倩低着头一言不发。

负责处理阿倩被打案的海丰县公安局龙津派出所负责人称:公安机关对这个案子的处理“已经结束”,在法律的框架内处理得“非常到位”。目前,派出所也在做打人者和受害者之间的调解。但这只是公安机关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所做的努力,如果最终双方不能达成共识,就得走法律渠道。对于受害者一方提出的12万元赔偿,有警察称:那些嫌疑人的家庭,“也很困难,根本就拿不出什么钱”。

校园霸凌事件缘何频发?面对频发背后法律的“心慈手软”,我们又该拿什么来遏制这些校园里的“小霸王”?

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

Copyright 2007-2008 All Rights Reserved